二院担当 | 南院区:健康所系 无问西东
▎文并摄/ 宣传统战科
“老李这种情况,需要重点关注一下,可以多趴一趴,来回翻翻身。”上午8点半,老年病科主任李印肖一边查房,一边向陪床家属交代注意事项。
李印肖介绍,门诊和住院病人中,因为新冠感染而引发基础病加重的病人占到一半。冬季脑血管疾病高发,再加上疫情因素,很多脑血管梗塞、偏瘫患者病情加重,不得不入院治疗。
面对疫情防控的新形势、新任务,院党委提前谋划,及时调配、重组医疗资源,扩病区,增医护,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床位和医疗救治。南院区综合协调,动态管理,竭尽所能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。
74岁的师老太有糖尿病、冠心病,感染新冠病毒后合并肺部感染,在社区输了几天液,不见好转。她觉得不能再等了,来到老年病科住院,经过几天的治疗,师老太觉得神清气爽,病情明显好转。师老太太也是老年病科的老病号,她说:“一来到这里,我就感觉放心了,果然没几天就好转了。”
全科医学科主任梁晓华一边步履匆匆地在各个病房间穿梭,一边和身边的大夫讨论每个病人需要重点关注的病情。2022年12月底,科里大夫转阴不久,每个人都面有倦容,但是仍然全身心投入工作,紧张地诊断、抢救,认真查房、查体,耐心和患者沟通病情,一丝不苟地写病历……“全院所有医护人员都在竭尽所能,救治病人是医生的职责,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。”梁晓华平时想方设法为科里医护人员打气鼓劲儿,面对镜头时却又淡然一笑,不肯多说。
为给患者提供更多的医疗救治条件,院党委随时研判,调度指挥,住院病房打破专业界限、科室界限和人员界限,最大限度实现有限床位的资源共享。糖尿病六科、糖尿病-康复国际部、糖尿病-运动医学科坚决执行院党委决定,腾出病房救治重症患者,抽调医护人员增援重点科室,同时还要满足大量门诊患者的诊疗需求,保障诊疗质量和安全。
繁重的工作下,科室大夫先后感染,糖尿病六科主任王军芬一直在病房坚持,自己中招后病情较重,但是她短暂休息后立即返岗救治病人;糖尿病-康复国际部、糖尿病-运动医学科也分别派出人员支援重点科室,人手有限,谈力欣主任感染后嘶哑着喉咙,在科里输完液,坚持着去出门诊;高海娜副主任兼顾门诊和病房,她还通过微信订阅号和媒体为封控居家的糖友和市民支招,指导大家健康运动,安全控糖。感染高峰期,科室大夫相继中招,针灸理疗科主任李静坚守门诊,保障患者可以进行各种中医适宜技术治疗。
十三病房担负着老年病科、全科医学科患者的护理工作,责任大、风险高、任务重,医院及时调配人力,协调增援力量。护士长齐晓艳干脆把孩子们送到了姑姑家照顾,自己一心扑到病房里,“家人支持我,我现在没有后顾之忧了,可以专心于工作,专心服务患者。”护士安维娜一家老小全部感染,她在医院忙得压根儿顾不上回家,中午吃饭的时候,给家里打个电话问候一下;护士侯亚丽封闭管理期间坚持在院,就医高峰期又立即投入工作,积极与医生沟通病情,处理各种医嘱……患者面前,护理人员嗓音嘶哑,但是仍然和声细语;走廊里,她们又立即风风火火,一路小跑;治疗室里,虽然忙做一团,但是仍然沉着稳定,一丝不苟。

十四病房增援十三病房护理工作,副护士长高凯凯带着护理团队详细查房,认真了解各位患者的病情,为配合重症救治做好充足准备;十五病房承担了南院区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工作,楼道加床随处可见,副护士长冯怡协调多个科室的医疗工作,收病人、加病床、巡查护理质量,笑称自己“像一枚陀螺”。
新冠感染导致重症患者继发肺部感染,南院区医学影像科主任许灿介绍,重症救治高峰期,CT检查量激增,“连续半个多月,中午吃不上饭,晚上下不了班,白班都要到晚上10点才能结束。但是大家默默忙碌,毫无怨言,只考虑让检查报告更准确些,让患者少等一会儿。”


南院区检验科副主任检验师申艳梅一边采血,一边维持秩序,科室工作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不停。大家与时间赛跑,力求以最快的速度、最短的时间,为每一位患者做出准确的报告结果,为临床一线提供真实可靠的检验数据。



